由行业第一到倒数第一,沈阳机床给中国制造业什么启示
导读:2011年央视《大国重器》在介绍装备制造业时说,在我们国家,哪个企业会领先世界?哪个企业会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标杆?哪个企业会成为中国的骄傲?
是沈阳机床,这是一个2011年排名世界第一的机床企业。
而这个上了央视被誉为中国制造业标杆的企业,目前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下表是截止2019年7月16日的沈阳机床财务报表。
除了净资产收益为正外,其余全部为负,甚至其净资产也为负。更令人心惊的是,经过8年时间,除了总市值进89位,其他各项关键指标差不多都居于行业排名倒数第一或第二之列,所以说其综合排名倒数第一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在大力宣扬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刻,素有“国之重器”之称的沈阳机床厂落得如此境地,实在令人唏嘘不已。人们不禁要问,它究竟经历了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落到这个地步的?
我们还是从它的财报看起。
沈阳机床还能躲吗
7月12日,沈阳机床发布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亏损11亿元至14.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524.8万元,公司预计2019年半年度净资产为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50591.38万元至-115591.38万元。
沈阳机床去年已亏损严重,2018年年报显示净利润为-7.88亿元,上年同期则为1.18亿元,由盈转亏;截至2018年末,沈阳机床总资产203.92亿元,负债合计202.42亿元,资产负债率达99.26%。2019年一季报则显示,净利润亏损4.54亿元,上年同期为1278.99万元。
连续的亏损导致沈阳机床资金严重吃紧。7月12日,沈阳机床公告称收到法院通知书,沈阳美庭线缆销售有限公司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符合重整条件为由,向法院申请公司进行重整。
沈阳机床的控股股东沈机集团也被申请重整。7月13日沈阳机床公告称,沈机集团已收到法院通知,债权人沈阳金利剑润滑技术有限公司以沈机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符合重整条件为由,向法院申请沈机集团重整。
沈阳机床表示,如果法院正式受理对公司的重整申请且公司顺利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重整计划,将有利于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若重整失败,公司将存在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如果公司被宣告破产,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公司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其实沈阳机床的亏损并不是一天两天了。
从登上央视《大国重器》的第二年,它就开始了持续的亏损。
我们看到,如果说前三年每年主要靠政府补助还能勉力维持净利为正的话,从2015年起,它已连续两年巨亏,政府补助相比亏损可谓杯水车薪,而到2017年的三季度季报也是巨亏,根据证监会的标准,距离退市只有一步之遥。最后时刻是什么拯救了沈机呢?
在接连亏损之后,沈阳机床在2017年5月2日股市停牌一天,并在次日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沈机”。而就在此公告发布的前两日,沈阳机床旗下的子公司昆明机床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对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实施暂停上市的决定》,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自2017年5月23日起暂停公司A股股票上市。
很多机构都将其列为2017年最有可能退市的公司。为了“保壳”,沈阳机床在2017年接连进行企业改革,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剥离资产。公司将部分非i5业务资产及负债转让给公司控股股东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机集团”),2017年10月28日,*ST沈机发布公告,将所持子公司中捷机床、进出口公司、加拿大公司等三家公司100%股权,以及所属分支机构机床一厂等四家分子公司作价一块钱卖给关联方沈机集团。根据发布的评估报告,上述出售的资产评估70亿元,而负债71亿元,资不抵债。标的额只有1块钱,沈阳机床毫无收益。
二是公司于2017年12月14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与部分供应商签署<债权债务豁免协议>的议案》。公司下属分公司、子公司与361家供应商签署《债权债务豁免协议》,涉及重组债务本金47,216.39万元,总折扣率约28%、对应1.34亿元的债务得以豁免,最终债务金额剩下3.38亿元。ST沈机表示,协议完全签署生效后,债务豁免形成的1.34亿元利得将计入公司营业外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6月起,沈阳机床几乎每年都发布《债务豁免公告》。
债务豁免是指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过程中,债权人出于及时回收账款,减少债务风险的目的,给予债务人一定的债务减免。它经常用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债务问题的解决。可对沈阳机床债务豁免的公司中,有不少并非国有企业。
这是因为债务豁免函公布的前十天的2017年12月4日,沈阳机床发布了这样一份由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及证监会等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的通知。通知指出,《沈阳机床厂综合改革方案》获得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国务院国资委将沈机集团纳入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将采取“止血、输血、造血”三位一体的综合措施。分四步解决沈阳机床债务问题。
在八部委支持计划出炉后,12月10日晚,沈阳机床公告称,根据有关协议,建行铁西支行向沈机集团提供10亿元资金,然后,4天后的12月14日,沈阳机床公布债务豁免通知。
其实,上述10亿元输血只是其庞大债转股计划的一小部分。
2017年5月,沈机集团与沈阳市国资委、建行签署了1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将支持沈机集团综合创新改革。到11月底,沈机集团宣布,拟实施总额92.51亿元债转股项目,用于集团内部资产业务重组及偿还债务。
至此我们能清晰的看到沈阳机床保壳的步骤:先是尽量争取政府经济上的补助以消除亏损,当这种补助无济于事时,尽量把事往后拖,当拖到无处可退时,再以其国之重器之身份找政府,在得到政府的公开允诺与银行的注资后,再公开提出债务减免的要求。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债务豁免的钱竟然随时变成了公司营业外收入,其转身之华丽,真令人拍案叫绝。
经过系列的组合动作,2018年1月31日,沈阳机床发布了《2017年年度审计报告》。2017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1.89亿元,净利润1.1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8.65亿元。这也就意味着沈阳机床在连续2年亏损后,终于扭亏为盈。
2月27日,沈阳机床于发布公告表示,自3月1日起,股票不再标注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沈阳机床”。公司股票也将于2018年3月1日起复牌,日涨跌幅限制为10%。
顶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和道德争议,沈阳机床总算躲过一劫。我们很难相信,一个被标榜为国之重器的企业,在市场大潮中表现的如此脆弱,为此不妨回顾一下它的发展历程。
黑暗十年到黄金十年
沈阳机床的领头雁是沈阳第一机床厂,始建于1935年,它的前身是(伪)“满洲国三菱株式会社”,解放后“一·五”期间曾被列为国家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沈阳第一机床厂被称为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之首。
但进入90年代后,沈阳三大机床厂的固定资产净值仅为原值的39%,远低于全国工业平均62.6%的水平,20年以上役龄的设备占50%以上。
到1992年,随着我国“拨改贷”、“利改税”等政策的实施,特别是1994年,进口机器设备关税壁垒拆除,机床产品的进口关税提前降至9.7%,数控系统的关税降至5%。涌入的进口机床使中国机床企业的生产环境急剧恶化。
1994年,沈机集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在沈阳市政府的主导下,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机床二厂)、沈阳第三机床厂和辽宁精密仪器厂合作发起联合成立股份制公司——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后,四家企业合并而成的沈机集团成立。
1996年,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上市。1997年,关锡友成为其下属中捷厂厂长。当时中捷厂半年发不出工资,与关锡友前后进厂的80多名大学生大都辞职离厂。财务告诉他,整个厂子22个账号加起来不到5000块。当时大家都认为中捷厂必死无疑。
为了脱困,这一时期,沈机集团的业务,从卖冬虫夏草、纯净水,到拍电视剧,搞房地产,可谓什么都干。
从1993年到2002年,沈机集团经历了最困难的十年,这十年也被企业内部人士称为“黑暗十年”。北京大学路风教授撰写的一份关于沈阳机床发展的报告中记载,这十年里,沈机集团在岗职工数从27000多人缩减到11000多人,同时却没有进过一个大学毕业生和新员工。
2002年,38岁的关锡友被任命为沈机集团总经理,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当时沈阳机床所谓的“混合制经营”(炒房产,卖矿泉水、冬虫夏草,以及投资影视剧等等)全部砍掉。“我就不信了,机床都没做好,你别的能做好。”关锡友当时在内部扔下这么一句话。
后来他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实际当时我非常不愿意去,我遇到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拿什么给员工开支。集团总部没有钱给员工开支。第二就是我们如何和国际强手竞争。
“50年代的时候,沈阳的机床和日美德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在机械时代我们并不落后。然后我们什么时间落后了呢?是从1960年开始,就是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后,从1960年开始一直到1995年、2000年这个时间是计算机技术在工业当中广泛应用。”
关锡友说:“我们迷失了计算机时代,因此一打开国门才发现,我们的机器还是手摇的呢,老外的机子是电脑控制的,当时我们和他竞争就傻了,根本就不行。相当于一个农民骑着自行车,和人家开汽车在赛跑,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高层成立“振兴东北”小组,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担任组长。2006年,中央领导到沈机集团视察时曾批评沈机集团领导班子,“破铁块子,这不是未来,没前途。”随后,2007年,沈阳市政府牵头,让沈机集团和欧洲、日本的企业合作搞i5研发,每年给沈机集团1亿元,连续给了4年。
由此至2012年的10年期间,历尽磨难的东北三省地区终于迎来“黄金十年”发展期,彼时东三省的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速达12.7%,而同期全国平均增速为10.7%。
黄金十年,沈机集团开始由纯粹的国营性质向市场转变,首先体现在工人工资已经从固定工资变成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沈机集团数控车床加工线工人程向辉向中国企业家杂志说,“2004到2005年期间,为了和大连机床竞争,我们从月产一二百台干到几千台。那时候也没倒班,工人们早早就去干活,8点上班,很多工人7点就到工厂了,晚上干到9点多才走。”
订单纷至沓来,在车间里,生产线上的机床还未最后装完就被买走,提货的货车堵满机床厂的大路。程向辉说,最忙的时候春节只休两天。在沈阳这个二线城市,沈机集团的普通工人工资最高每月可以过万。
但一味扩大规模让它陷入了恶性循环。直到2000年,沈机集团旗下一厂的机床产品形成了五大系列,却有300多个细分品种,但这300多细分品种的功能却差别不大,只是针对行业需求微调后就进行编号。事实上,在生产环节,每增加一种产品,就意味着多出一条生产线。实际上300多种产品,工人们真正每月卖入市场只有四五十种。
“沈机集团的产品大而全,价钱也居高不下。举个例子,我们一台机床10个功能,可能企业需要的只是2-3个功能,其他的全浪费了。”沈机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文华在采访中说。增量不增利,这在民企里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国企却属司空见惯。这些问题一直积压着,虽然暂时被政策刺激后热闹的销售利好假象所掩盖,但总有一天会爆发。
2003年到2010年,沈机集团产值翻了两番。2011年,沈机集团销售收入180亿元。此后,沈机集团连续3年世界机床行业销售收入第一名。
i5是救命稻草还是骗局?
2012年,沈阳机床入驻芝加哥展会上的A厅,旁边是日本马扎克、德国德马吉等国际一线机床品牌。
而就在10年前,在这个世界工业最顶级的展会里,他怎么也找不到沈机集团的展位。问工作人员,才知道被安排在了地下室。他想换到大厅,对方回答:“你们没这资格,给钱也不行。”关锡友跑去地下室一看,一个红底白字的条幅上用英文写着“中国第一大机床制造商”。
他愤怒的说,“你给我扯下来!”。
沈阳机床有了与世界顶级厂商一同展览的机会,但只有关锡有知道,看似光鲜的沈机其里子是人家的,他时刻在等待着那样一个机会。为了这个机会,他老早布了局。
作为沈机负责人,关锡友比谁都清楚,黄金10年,销售上去了,利润却没上去,而且出现了亏损。究其原因,核心技术控制在外方手里。为此沈机集团曾被外国同行叫做“东方傻大个”,原因在于沈机集团数控机床上的数控系统只能依靠进口,全部采用西门子等外资公司的技术,而数控系统的成本平均占据了机床总成本的40%。
更可怕还在于,“什么引进、消化、再吸收,指着和国外合作拿来核心技术就是死路一条。无论是日本、欧洲还是美国的公司,只要和沈机集团合作,总线都是封闭的,协议不对外开放,这意味着沈机集团未来不得不对这家公司的数控系统部件长期依赖。”关锡友说。
体会到切肤之痛的关锡友开始抓技术,他偷偷组建了一支团队,研发一款名为i5的新产品,并没有把i5的研发团队放在沈阳,而是放在上海,并只提供资金支持,别的什么也不管。这是他对老同学朱志浩的承诺。在集团资金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从2007年至2017年,已共投入了11.5亿元。
而作为i5项目带头人的上海人朱志浩,是个倔脾气。他接手之前就和关锡友约法三章。“一不能逼,二不能管,三从基础做起不糊弄。”但从2007年到2012年,i5项目投入5年,砸下五六亿后,上海方面仍然杳无音讯。这让关锡友心急如焚。他说,“我跳楼的心都有了。不为别的,几个亿没了,还没有成果,领头人还是自己同学。而且审计要查这也没法查啊,都是一堆计算机和废品,找谁说理去。”
终于2012年,远在上海的朱志浩打来了电话,告诉他智能机床系统已经研发成功,关锡友不敢相信。“你再说一遍!”他在电话里反复地问。“如果再来一次,我恐怕绝没有胆量干这事。”关锡友后来对媒体说。
他马不停蹄赶到上海开庆功宴,研发人员向他敬酒表示感谢,他开玩笑说:“我啥也没管,有啥功劳啊?”对方却说:“正因为你啥也没管,才成功了。”
2013年左右,沈机集团成立了一家名为优尼斯的新公司,i5技术主要在这个平台上销售。关锡友也对新公司的业务框架和内部管理进行了市场化调整。这项新技术仿佛是沈机集团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未来依旧艰难,这家拥有着几万人的大国企,和关锡友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2014年,i5智能机床亮相上海展会。随即,沈阳机床强势打造的以i5为核心的工业智能化生态圈在全国落地开花。2017年11月7日,在上海工博会上,沈阳机床正式发布i5OS智能平台。发布会上,来自上海、沈阳机床诸多政府部门负责人出息,搞得算是声势浩大。
有媒体评论,i5OS智能平台的出现,使得机床等工业产品从“功能机”步入“智能机”时代。更有当地媒体声称,它定义了世界工业未来。
与此同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自2012年起,沈阳机床开始从世界第一的高度以断崖式的速度向下坠落。i5业务的发展倒是很快,三年之间,销量从几百台到几千台再到2018年的18000台。可是沈阳机床的负债率到了9成。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销量与负债齐飞的现象呢?
有知情人士透露,沈阳机床对i5系列产品销售人员的考核标准是:只考核销售量,不考核销售回款,销售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与你的签合同量有关,与回款无关。
这样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销售人员只管与客户企业签合约卖设备,只收30%的预付款,甚至不收一分钱,就把设备拉到用户厂区投产使用。这自然造成大量的坏账、死账。
这就造成现在沈阳机床出现在媒体面前的两个极端:一方面大肆宣扬i5机床技术多么领先,销售形势多么火热;另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其年报与季报的披露却让人感觉其财务如入冰窖,惨不忍睹,一次次迫近退市边缘。
在市场经济时代,沈阳机床为何采取如此有违市场竞争的做法,其中缘由,作为外人仍然很难知晓。
不仅是财务亏损令其走到崩溃边缘,沈机集团早在2017年作出的资产注入承诺尚未履行。2017年6月3日,沈机集团公开承诺,将整合旗下i5相关资产并在2018年末之前注入沈阳机床。然而,到了2019年,资产注入事项没有明显进展,今年1月,深交所就该承诺未予履行向沈阳机床下发关注函。
深交所的关注函是这样说的: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你公司分别于2018年12月13日与2018年12月26日披露的《关于向关联方出租设备的日常关联交易公告》和《关于向关联方出租设备的关联交易补充公告》显示,你公司拟将重大型数控机床生产基地部分设备出租给你公司控股股东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机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预计租赁收入为16,031.84万元,占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8.54%。租赁本次设备的集团下属公司大部分原为你公司的下属子公司,因2017年你公司资产出售变更为沈机集团子公司,本次出租的设备在以前年度及本年度也都为上述公司所使用,相关的租赁协议显示,该等设备的租赁期限为1年,即从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但你公司直到2018年12月28日才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设备出租事项。你公司的上述行为违反了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第2.1条和第10.2.5条的规定。
沈机能再逃劫难吗?
2017年,沈阳机床通过债务豁免等行政手段“扭亏为盈”,暂时避免了脱股之险,时间过去了一年半,通过上文对2018年报和2019半年报的展示,可以发现,其经营状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自2016年起,包括董事长关锡友、副总裁王淑力等在内近10位高管相继辞职。2017年1月11日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董事长关锡友辞职的公告:公司董事长关锡友先生于2017年1月11日向董事会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关锡友先生因工作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预算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法定代表人职务,并不再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
关锡友顶着巨大压力弄出的i5系列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赞誉,认为“沈阳机床i5的应运而生,正式把中国工业升级的步伐直接拉到与世界制造强国竞争的同一起跑线上”,“由i5引发的工业生态和价值链变革,其影响将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敢想、敢干、能干!关锡友及其带领的团队用壮举抒写出中国“工匠精神”,扛起中国智造之大旗。
关锡友及其带领的团队似乎的确是在朝人们预期的方向努力。2012年以来,沈机以i5系列智能机床为支撑,加速从产品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转型。它打破一次性买卖的营销方式,转而推广企业独创的“U2U”融资租赁方式,用户不必购买机床,可以通过联网的机床按生产数据量(时间)交租金,也可以按制造工件数量或按创造价值量与沈机分成。
沈机U2U模式迅速启动了市场新需求。仅2016年一季度就新增机床订单1.2万台。今年4月,广东省江门市从智能制造产业基金中拿出4.5亿元,与沈机合建“I5智能制造示范园区”项目,打造工业互联网、金融租赁、再制造等全新智能制造新生态链。
到这里,我们大致清楚上文所谈的,I5系列销售为什么只管卖出去只要人家极少甚至完全不要定金的现象了吧,它实际上不是卖,而是租,把东西租出去,你创造的价值与我分成。我们不知道这种模式在国外有没有成功的先例,反正至少在中国目前的现状下它很难看见好的前景。它导致的唯一结果就是生产方面临巨大的坏账甚至死账的风险。
而偏偏沈阳机床又是个极度缺钱的主。
沈机是由4家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后成立的集团,为国有控股企业,共有15家子公司,包括“沈机股份”“昆机股份”两家上市公司(后者因严重亏损已退市)。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和资产处理,要履行层层报批手续,企业仅拥有20万元以下资产处置权,3000万元以上要报省级国资委,经营决策效率低,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此外,沈机的历史包袱还没卸完,背负7个壳企业、4个大集体企业和4个辅线企业,负担1.4万名离退休员工的小额工资、采暖费等费用,每年增加支出5000多万元。
针对沈机遇到的困难,2016年5月底,沈阳市政府专门发文,支持沈机实施I5战略,这份文件含金量极高,不仅通过政府基金投入、帮助解决历史负担等方式给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将沈阳市国资委行使的沈机及其控股、参股公司的资产处置、对外投资、融资担保、产权划转、评估审核等出资人职责,授权给沈机。(挣扎还是突围?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还能靠国家多久日期:2016-09-21 来源:机床市场网)
在市场几乎找不到突围方向的情形下,沈阳机床唯一的希望只有政府了,希望得到政府支持,通过实施债转股政策,将企业过高的债务以及由此产生的财务成本降下来。政府为其度过难关可谓已竭尽全力,从2012年至2014年,沈阳机床一直靠政府补助勉力维持不亏损,从2015年起,财务持续恶化,到2016年2017年几乎不可收拾,政府一方面发动8大部委为其撑腰,并以银行出资方式为其脱窘,同时供应商慑于政府威力,进行了债务豁免,才让它最终逃脱退市厄运。
就在争取避免退市的关口,堪称沈机教父的关锡友等高层辞职,既有对自己这些年经营无力的自责,可能更有对沈机未来的担忧。对于这样一个包袱沉重、机构臃肿、体制色彩仍浓烈,更关键的是,赖以为继的新技术却迟迟不能为其带来盈利期望的企业,它的未来在哪里呢?
1月14日,沈阳机床公告显示,2019年1月12日,沈阳市**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签订《关于战略重组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框架协议》。
据悉,双方将在国家八部委及辽宁省政府的支持下,共同推进沈阳机床集团综合改革,聚焦先进制造业,拟实施债务重组和业务重组,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机床企业。
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表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9年,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简称“两类公司”)为主要平台的“管资本”将成为主旋律,预计国资投资运作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企改革的重要推手。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作用就是,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和资本运作等,推动产业集聚、化解过剩产能和转型升级。
也就是说,通过股权投资对产业进行整合和集聚,正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运作手法之一。未来,这种央企和地方国企重组模式还可能在其他投资公司和其他产业复制。
可见,政府仍未放弃。但企业自身呢?一年半后,它又将迎来一个退市风险警示,到那时它还能趟过去吗?
除了外部市场环境不利影响,沈阳机床还持续面临资金紧张、生产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大量机床订单延期交付。与此同时,因交货延迟,代理商及潜在直接客户的新合同签订意愿严重不足,营业收入规模受到严重影响,下滑幅度较大。
沈机集团早在2017年作出的资产注入承诺尚未履行。2017年6月3日,沈机集团公开承诺,将整合旗下i5相关资产并在2018年末之前注入沈阳机床。然而,到了2019年,资产注入事项没有明显进展,1月深交所就该承诺未予履行向沈阳机床下发关注函。
沈阳机床集团推进重整破转型坚冰
news.sina.com.cn 2019年07月27日 20:27
新华社沈阳7月27日电(记者石庆伟)A股上市企业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26日晚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沈阳机床集团下属6家子公司,作为沈阳机床债务人,分别收到了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破产重整申请裁定书》,法院已分别裁定被申请企业重整并指定了管理人。
相关公告还显示,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下达《民事裁定书》和《决定书》,裁定受理沈阳金利剑润滑技术有限公司以沈阳机床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符合重整条件为由,向法院提出对沈阳机床集团进行重整的申请。法院指定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清算组担任沈阳机床集团管理人。
这意味着,曾以27.83亿美元营业收入在2011年跃居世界机床行业排名第一的沈阳机床集团,在面临市场持续下滑、债务负担难以化解等严峻形势之际,正在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采取更加有力举措,探索以重整来彻底破解困扰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难题,突破转型坚冰。
据了解,与“破产清算”带来的企业出清、退出不同,重整是为拯救陷入困境企业,通过在法院监督下对其进行资产、债务、业务等方面重组,以求脱困重生。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沈阳机床集团)于1995年由沈阳三家机床企业重组而成,面向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重点行业和消费电子等新兴产业提供服务,下游用户10万多户。2007年以来企业累计投入30多亿元,攻克数控机床底层核心技术,推出具有智能互联功能的i5智能机床及相关技术产品,并于2017年开放了自主研发的工业操控系统i5OS。
作为传统老国企,沈阳机床集团长期受到负担重、债务杠杆高、体制机制不活的严重束缚。虽经采取市场化债转股、盘活资产等相关举措,多方探索商业模式转型和产业升级,但受各种困难因素影响,创新发展陷入困境,手握大量订单而无力及时供货,走到涅槃重生关口。
|